浸渗加工(又称渗透密封处理)是针对铸件内部微孔、缩孔、砂眼等缺陷的关键修复工艺,通过将低粘度的浸渗剂(如无机硅酸盐、有机树脂等)渗入铸件孔隙并固化,从而显著提升铸件多方面性能,具体如下:
一、核心性能:密封防漏能力
这是浸渗加工最主要的作用。铸件(尤其是铝合金、铸铁、粉末冶金件)在凝固过程中易产生微小孔隙,若用于液压元件、发动机缸体、阀门、管路等需要密封的场景,这些孔隙会导致油、水、气等介质泄漏。浸渗剂固化后能形成致密的密封层,堵塞所有连通性孔隙,使铸件达到高压密封标准,满足各类承压密封工况的要求(如液压系统的高压密封、水下设备的防水密封等)。
二、力学性能:强度与整体性提升
提高结构强度:分散的微孔会降低铸件的有效承载面积,导致局部应力集中,影响整体强度。浸渗剂固化后与铸件基体紧密结合,相当于填充了“结构薄弱点”,能显著提升铸件的抗拉强度、抗压强度和抗冲击韧性,减少铸件在受力或振动环境下因孔隙扩展而产生开裂的风险。
增强抗疲劳性能:铸件的微孔的是疲劳裂纹萌生的重要源头,在循环载荷作用下,裂纹易沿孔隙延伸。浸渗处理后,孔隙被固化的浸渗剂填充,可抑制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,延长铸件在动态工况下的使用寿命(如发动机活塞、齿轮等易受循环载荷的部件)。
三、防护性能:抗腐蚀能力优化
铸件内部的连通性孔隙会成为腐蚀介质(如酸、碱、盐溶液、湿气)的“通道”,导致腐蚀从内部向基体扩散,加速铸件锈蚀失效(尤其是在海洋环境、化工介质等腐蚀性较强的场景中)。浸渗剂固化后形成的密封层能隔绝腐蚀介质与铸件内部基体的接触,同时部分浸渗剂本身具有耐腐蚀性,可进一步提升铸件的整体抗腐蚀能力,延长其在恶劣环境下的服役周期。
四、工艺辅助性能:改善后续加工适配性
防止加工液渗入:铸件在后续机加工(如钻孔、磨削、攻丝)过程中,切削液若渗入内部孔隙,会导致加工后清洗困难,甚至残留的切削液会引发内部腐蚀。浸渗处理后的铸件无连通孔隙,可避免切削液渗入,简化清洗流程,同时保护加工面精度。
保障表面处理效果:对于需要进行电镀、喷涂等表面处理的铸件,内部孔隙会导致镀层或涂层出现气泡、脱落等缺陷。浸渗密封孔隙后,能确保表面处理层与铸件基体紧密结合,提升表面处理的均匀性和耐久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