浸渗加工是一种用于填补金属铸件、粉末冶金件等多孔性材料孔隙的工艺,基本步骤如下:
预处理:对工件进行清洗、脱脂和除锈等处理,以去除表面的油污、杂质和锈迹,确保浸渗剂能够与工件表面良好接触。
装夹:将预处理后的工件装夹在专用夹具上,确保工件在浸渗过程中保持稳定,防止浸渗剂泄漏。
浸渗:将工件放入浸渗罐中,加入适量的浸渗剂。浸渗剂通常是一种含有特殊添加剂的液态物质,能够渗透到工件的孔隙中。根据工件的材质、孔隙大小和浸渗要求,选择合适的浸渗工艺参数,如浸渗温度、压力和时间等。一般情况下,浸渗温度在室温至80℃之间,浸渗压力在0.5-2MPa之间,浸渗时间在10-60分钟之间。
排液:浸渗完成后,将浸渗罐中的多余浸渗剂排出,回收至储存罐中。排液过程中,要注意避免浸渗剂残留过多在工件表面,影响后续处理。
固化:将浸渗后的工件取出,放入固化炉中进行固化处理。固化温度和时间根据浸渗剂的种类和性能而定,一般固化温度在80-200℃之间,固化时间在1-4小时之间。通过固化处理,使浸渗剂在工件孔隙内形成坚硬的固体,从而达到填补孔隙的目的。
后处理:固化后的工件需要进行后处理,包括清洗、干燥和表面处理等。清洗是为了去除工件表面残留的浸渗剂和杂质,干燥是为了去除工件表面的水分,表面处理则是为了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和耐腐蚀性。后处理完成后,对工件进行质量检验,确保浸渗效果符合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