浸渗设备(用于铸件、粉末冶金件等密封堵漏的专用设备,如真空浸渗罐、固化炉、储液槽等)长期存放(通常指超过3个月)需重点解决“金属部件锈蚀、密封件老化、管路堵塞、电气系统受潮”四大问题,核心是通过环境控制、部件防护和状态维持,确保再次启用时设备性能稳定。以下从存放环境、核心部件防护、系统预处理、定期检查四个维度梳理注意事项:
一、存放环境:阻断“锈蚀与老化”的外部诱因
浸渗设备多为金属结构(碳钢、不锈钢),且包含液压、气动管路及密封胶圈,环境温湿度、洁净度直接影响存放质量。
基础环境要求
优先选择干燥、通风的室内仓库(避免露天存放),环境相对湿度需控制在40%-60%(潮湿地区需配备工业除湿机,定期排水),温度稳定在5-30℃(避免极端高温或低温——高温加速密封件老化,低温可能导致残留水分结冰胀裂管路)。
仓库需防尘、防腐蚀性气体:远离喷漆车间、酸洗车间等(避免酸性/碱性气体腐蚀金属部件);地面铺设防潮垫(隔绝地面潮气),设备下方垫木质或钢制托盘(离地≥10cm,防止地面积水浸泡)。
避免阳光直射:尤其带透明观察窗的浸渗罐(如真空罐),阳光直射会导致罐内密封胶圈(如硅胶圈)老化变硬,可在仓库窗户加装遮阳帘或用防尘布覆盖设备。
空间与安全规范
设备周围预留≥1米空间(便于后期检查和移动),禁止堆放杂物(尤其易燃物,如浸渗剂残留容器、油品);
若设备附带电气控制柜,需单独放置在防潮柜或用塑料膜密封(仅留通风口),防止粉尘进入电路接口。
二、核心部件防护:针对性处理“易损部位”
浸渗设备的关键部件(如真空系统、管路、密封件、加热系统)需单独防护,避免存放期间性能衰减。
真空系统(真空罐、真空泵)
真空罐:清空罐内残留的浸渗剂(用专用溶剂清洗内壁,如酒精或设备配套清洗剂),擦干水分后敞口放置1-2天(确保完全干燥),再关闭罐门(留1-2cm缝隙,避免密封胶圈长期受压变形);罐口密封胶圈需涂抹专用硅脂(保持弹性,避免硬化),若长期存放(超过6个月),可将胶圈拆下单独存放于密封袋(内放干燥剂)。
真空泵:放出泵内润滑油(避免长期静置导致油质变质),加入少量新润滑油(按说明书型号,如真空泵专用油),手动转动泵轴2-3圈(均匀润滑内部部件);进气口用橡胶塞封堵(防止灰尘进入泵腔),排气管口朝下放置(避免水汽倒流)。
管路与阀门(输液管、气动管路)
所有管路需彻底清空残留液体(浸渗剂、清洗液、冷却水):用压缩空气吹扫管路(从进口到出口,确保无积液),尤其弯曲部位(如直角弯头)需重点检查;金属管路(如碳钢输液管)内壁可涂抹薄层防锈油(避免锈蚀堵塞),塑料管路(如PVC管)需避免挤压(防止变形开裂)。
阀门(如截止阀、球阀):手动启闭3-5次(确保阀芯灵活),关闭状态下在阀杆处涂抹润滑脂(防止生锈卡滞);气动阀门需断开气源,放出气缸内残留气体,接口用堵头密封。
加热与温控系统(固化炉、加热管)
固化炉:清理炉内残留的浸渗剂残渣(用毛刷或吸尘器),关闭电源后断开电源线(插头用塑料袋包裹);加热管表面若有油污,用中性清洁剂擦拭(避免长期高温残留导致碳化),存放期间保持炉门微开(通风防潮)。
温控仪表:断开连接线路,用防尘布覆盖表面(避免划痕),定期检查仪表电池(若为内置电池,需取出防止漏液腐蚀电路板)。
储液槽与搅拌系统
储液槽:清空浸渗剂后用清水冲洗,擦干后倒置存放(避免底部积水),槽体金属表面喷涂防锈漆(重点是焊接接缝处,防止锈蚀)。
搅拌电机:断开电机电源,电机轴端涂抹润滑脂(防止生锈),若附带搅拌叶片,需拆下叶片(避免长期悬挂导致轴变形),单独用防锈纸包裹。
三、系统预处理:“停机前”的关键操作
长期存放前的设备状态直接影响后续启用,需按“清空→清洗→干燥→润滑”四步处理。
全面清洗与干燥
所有与浸渗剂接触的部件(罐体内壁、管路、阀门、搅拌叶片)必须彻底清洗(禁止残留浸渗剂——其可能固化堵塞管路或腐蚀金属),清洗后用压缩空气吹干或自然晾干(避免用高温烘干,防止密封件老化)。
电气部件(如按钮、指示灯、传感器)用干布擦拭表面,缝隙处用压缩空气吹扫(禁止用水或溶剂清洗)。
润滑与防锈处理
金属运动部件(如罐门铰链、升降机构导轨):涂抹钙基润滑脂(耐温、抗潮),避免使用机油(易吸附灰尘)。
非不锈钢金属表面(如设备机架、管路支架):检查漆面完整性,若有划痕或剥落,补涂防锈漆(如环氧底漆),防止锈蚀扩散。
四、定期检查与状态维持:避免“长期静置”导致的隐性问题
即使完成初期防护,存放期间仍需定期检查(每1-2个月1次),及时处理潜在隐患。
基础检查内容
环境检查:查看仓库温湿度(用温湿度计),若湿度超过60%,启动除湿机;检查设备表面是否有冷凝水(尤其雨季),发现后立即擦干并通风。
部件检查:真空罐密封胶圈是否硬化(用手指按压,若无弹性需更换硅脂)、管路是否有变形(尤其塑料管路)、电气控制柜内是否有粉尘(用干布擦拭)。
短期“激活”操作
对可转动部件(如真空泵轴、阀门手柄),每3个月手动操作1次(避免长期静置导致卡滞)。
若设备附带PLC控制系统,每6个月通电1次(空载运行30分钟,检查电路是否正常),但需提前确认环境干燥(避免短路)。
五、存放记录与启用准备
建立存放台账:记录存放日期、部件状态(如“2025.7.28真空罐已清洗干燥,胶圈涂硅脂”)、检查周期及结果,便于后续追溯。
启用前预处理:使用前需全面检查——清洗所有管路(去除防锈油)、更换真空泵润滑油、重新安装密封胶圈(涂抹硅脂)、通电测试各系统(真空度、加热温度、阀门启闭),确认无异常后再投入使用。